外媒预期制造商以大数据为营运中心,促成2022年为智慧工厂之年。

受到疫情冲击,制造业正加速数位转型,迈向智慧工厂。在台湾,制造业高度依赖水、电、人力资源,其中ICT产业更是台湾最耗能的产业,2020年就用了556.68亿度电,是工业部门中最大宗。面对全球净零排放浪潮,如何透过物联网技术结合感测、AI数据分析等智慧技术,为厂务、制程节能,成为企业不得不关注的趋势。

根据2019~2020年《全国电力资源供需报告》,台湾2020年总用电量2,711亿度,工业用电占55.6%,使用1,506亿度电量,其中又以ICT产业为最大宗,耗用556.68亿度的用电量。

台北科技大学能源与冷冻空调工程系教授胡石政表示,ICT产业耗能特征可分出四点。首先,制造工厂的无尘环境需要大量空气置换量,风车动力需要大量能源;第二,厂务系统需要同时冷却、加热、加湿以维持严格的温湿度要求;第三,制程机台发热量大,空调系统单位负载量大;第四,像是半导体、LED业者制程排气量大,为了保持制造环境正压,需要引进大量外气。这些都成为工厂高耗电、高碳排的潜在因素。

泓格科技产品管理部代处长何坤鑫表示,工厂为了更有效解决高耗电量,安装智慧电表,进行重点减碳。在制程上收集数据,从原料到制造阶段计算碳足迹,并透过热点分析,找出厂内最耗电的区域产线或机台。此外,透过数位抄表取代传统人力,可以记录追踪提供数据检视。

何坤鑫提出不少厂商也从智慧电表的应用「灵活应变」,有些厂商观察耗电量,察觉机器的健康状态,提早维护设备。此外也从耗电量高低的比较,进而找出产线性能的差异所在。何坤鑫表示,「有些厂商可能本来找不出为什么某条产线的良率较低,结果从各产在线的耗电量发现马达运转低落,进而找到线索。」

此外,当智慧工厂整合收集并形成众多繁杂的大数据,该如何让OT端的数据更方便供IT端使用,甚至是直接将OT端的数据汇入数据库,厂内通信服务器整合多种通信协定,让OT端的SCADA、MES可以快速串联至云端,都将使智慧工厂营运更加完整。


0 条评论

发表回复

Avatar placeholder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